繼上次有介紹一本『護城河投資優勢』-尋找有價值的公司後,無意間接著看了這本由台灣人著作的『生活投資學』,有一種學以致用的感受。


『生活投資學』這本內容如書名,就是在你的日常生活中,尋找有價值的股票,又因為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幾乎都是以定存股為主軸。

這本書的優點就是在於,既是運用類似護城河的理論(如抗通膨、持續性及訂價權),更是以台灣股票作為例子,讓許多遲遲尚未進入股票世界的新人更能理解如何分析股票價值。

以抗通膨為例,因產品會隨著通膨漲價,故民生用品縱使漲價,人們為了生活也會消費,如中華食(4205)。然後我通常就會開始查這檔股票,就會發現,挖操,他提到的股票都是100塊上下的,所以書中一直強調,他提供的是方法,不是報明牌,他交給你的是怎麼做釣竿,不要以為拿到好釣竿就可以釣魚,比如你拿淡水用的路亞釣竿去海岸釣魚,旁邊的釣客應該覺得你來亂的。

而持續性則是,會讓消費者一直購買同一間公司的產品,這個最直覺的就是後續維修,馬上想到的就是車子的保養維修,比如和泰汽車,另外也能想到國內品牌納智傑,大家都知道這家的汽車材料都鎖料,要維修就只能回原廠,民間汽車廠很少能做,這就是所謂的持續性。

訂價權在『護城河投資優勢』-尋找有價值的公司有提到過,就不在重述。

另外作者有提到一點就是,很多人都會趨之若鶩的去買概念股的股票,但卻又對這樣的股票沒有任何的認識,比如去年的水上風力發電,還有一直放消息的5G等等,這些概念股到底真的懂的人有多少。

所以了解自己的「舒適圈」很重要,就像如果是理工科畢業的人,又有待過科技廠,在投資科技股相對於唸商管學的人,應該更容易,所以如果要「投資」,就必須投資自己了解的目標。

在最後的章節不免有分享選和進場的方式,但本文僅讀書心得分享,並無投資經驗,在此不多撰述。

最近對於投資有點興趣,K了一些書,選股的方式大部分就是基本面的分析,但我就會有一個很大的疑問,當我用這些選定存股的方式選好我的標的後,那該什麼時候能進場,最簡單的方式無非就是景氣不好的時候,大膽進場,但是你能等到什麼時候都不知道,然後就開始往技術面跟籌碼面分析的方向思考,什麼均線糾結阿,價穩量縮阿,三大法人阿,然後就開始腦袋糾結,為什麼本來想的是「投資」,卻轉到「投機」的方式,讓本來風險不高的投資想法變得越來越有高度的風險,所以還是得回歸初衷,自己到底想要什麼,適合什麼。




如果對『生活投資學』這本書有興趣,可點擊下方連結至博客來購買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roud/products/0010796467?utm_source=roud&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utm_campaign=ap-201909
 

凱爾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各位小時候會不會常常看著父母面對股市又叫又罵,甚至叮囑你,長大不要碰股票,然後現在30歲左右的你,對股市有一種莫名的距離感和無知的恐懼。

如果有以上症狀,又對自己的薪水不滿意,就可以看看我今天要推薦的這本書,『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

其實在看這本書之前,我建議各位先讀過『秘密』,瞭解一下有點豪小的吸引力法則(基本上就是要有強烈的信念)。

這本書的重點雖然是分享有錢人的思維,但身為對理財概念還沒重組的人,卻是前面幾個章節,提到跳脫舊思維的部分甚為重要,所以今天只想分享本書提到的這一段小時候在家庭被深根地固的思維。

本書為外國人所撰寫,很明顯的都會提到,很多人有仇富的想法,可見這樣的想法不是只有台灣人,世界各地皆如此。其實現在的我有時候也會有仇富的心態,比如我現階段想要買房子,以前總認為父母買得起房子,以後長大我只要念個國立大學碩士,然後找個月薪5-6萬元以上的穩定工作,買房子絕對不是問題,但本來在十幾二十年前的房價,500萬以下就能入手,而現在2019年,就算正常的、一般的、不是豪華的房子,幾乎都要破千萬,在我長大的這個階段到底發生什麼事,當我變成了大人之後,開始注意台灣房市,就發現為什麼台灣的房子我都很難入手。

X的,就是這些政客,這些建商,這些大地主,環環相扣的巨大共犯結構,把房價炒起來,沒有富爸爸的年輕人要怎麼買房?甚至月薪只有22k的人,我很難想像他們以後未來怎麼度過。

回到書中提到的仇富意識,其實是不對的心態,作者更是提倡,要想這些成功致富的有錢人學習,因為抱怨只會讓你不只原地踏步,甚至退步。

另外作者提到很多人的金錢觀,絕對不是一出生就與生俱來,一定是家庭的理財模式所認知的,很多父母一定會跟小孩說,不要亂花錢,錢就是要存起來,最好就定存好幾年,才不會亂花錢。

這裡並不是說存錢是錯誤的,而是存到什麼都不敢花,那就是錯誤的理財觀念。

我舉個例子,如果你出生在一個不曾買保險的家庭,你就會一直有一個心態,覺得保險就是浪費錢,但你有沒有想過當你存了十幾年的錢,假設有三百萬好了,結果因為家族病史罹患心血管疾病,導致無法正常工作,甚至失去工作,這些錢不光是醫療費,連未來的生活費都出了問題,那你辛辛苦苦存了好久的錢不都付之一炬?

我很討厭有人說,吃的健健康康就好了,哪會得病,不要浪費錢買保險。這句話就跟買車的心態一樣,幹嘛買六氣囊的車,車又不是買來撞的,便宜的兩氣囊就好。

很多事情在人生中都是陰晴不定,無常多變,你如何保證別人會跟你一樣能好好的開車,最近台灣修法要重裁喝酒開車的人,但喝酒開車撞死人的新聞仍然層出不窮。

很會豪小的英國研究報告,也提過,人類每天都會自產癌細胞,然後再由本身的噬菌細胞消滅,但會不會有一天因為隱形基因關係,導致這個平衡失去,好端端的明明每天生活作息正常,不吸煙不喝酒,也會得癌呢?

所以一直存錢其實是沒有意義的,每個人都要懂得理財,甚至投資。

很多人會認為要先理財才能投資,而這本書在中間幾頁有提到也可以先投資再理財,但我不多撰述,因為什麼適合你的才是最重要,而不是無腦的照抄他人的思維。

說到投資,本文前面有提到,父母會告訴小孩長大以後絕對不要碰股票,這種洗腦的方式其實很像獵人漫畫的某一個橋段,奇犽的哥哥伊路米,用念力針植入他的前額腦袋,並且訂下一個公式,「不管什麼情況,遇到比自己強的敵人就是要逃跑。」導致他的好友小傑被敵人牽制的時候,他卻不自覺的拋下小傑逃跑。

但奇犽最後覺得他應該跟小傑一起奮戰,於是強烈抵抗他哥哥給的逃跑公式,挫傷自己的額頭取針出來,最後回到小傑身邊一起擊敗比自己強大的敵人。

雖然作者鼓勵各位擺脫舊思維,但我認為應該是重新檢視舊思維,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什麼是適合你的,什麼不是適合你的,做一個改造,而不是重新設定。

就像上面提到的,存錢是對的,有本錢才能理財,才能投資。
存死錢是錯誤的,沒有正確理財,到頭來存的錢只是一場空幻。
 

然後我在前面有提到要看『秘密』,為什麼要看這本書,其實不管是大家常看到的『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還是『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都是一種吸引力法則,比如你很窮,怎麼辦,一般人跟你說存錢啊!但成功的人跟你說想辦法賺更多錢。

積極的信念能讓不可能變成有可能,「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這句話說明一切。

說到『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其實我很不喜歡它部分內容,因為他推崇的投資方式是買賣房屋,或當房東收房租,結果就是搞得房價越來越高,我就擔心我們的下一代,如果整個台灣房價都像台北一樣,那該怎麼生活。

不過『富爸爸窮爸爸』我認為也是必看的,他是用窮爸爸和富爸爸的強烈對比關係,去詮釋一般人跟想致富的人的想法,另外也有解說重要的現金流概念。

最後,不管『富爸爸窮爸爸』或是『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這些書看完了並不會變有錢,這種類型的書籍,其實就像是理財類的心靈雞湯,如果你的致富信念走歪了,就回頭看看這些書,幫助你致富的心態再次湧泉而出。



如果對『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這本書有興趣,可點擊下方連結至博客來購買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roud/products/0010316121?utm_source=roud&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utm_campaign=ap-201909

另外『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如果也有興趣,可點擊下方連結至博客來購買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roud/products/0010791121?utm_source=roud&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utm_campaign=ap-201909

 

文章標籤

凱爾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直以來對於投資這一回事,總是興致缺缺,在台灣普遍的投資工具就是股票,而刻板印象中,股票的操作就是趁低價買入,高價賣出,天天殺進殺出,結果到頭來是一場空。

[備註:本人並無任何投資經驗,本文僅針對書本內容分享心得,如有錯誤可不吝賜教。]

直到最近偶而看到一些理財節目,談起所謂價值投資這件事情,稍微燃起一點興趣,畢竟是一種有根據,有邏輯的去分析一間公司的價值,愛想東想西的我,於是開始尋找一些資料來看。

而有興在坊間看到這本「護城河投資優勢」,談論巴菲特價值投資的書,常常在圖書館總會看到有關巴菲特的相關書籍,都非常厚,雖然聽說此人投資有才,但卻提不起盡去閱讀,而這本「護城河投資優勢」僅有170頁,深入淺出的解析價值投資的這件事情。

此書的編排模式,由前言導讀,讓讀者了解何謂公司的護城河,且還反舉偽護城河,接著中間幾個章節切入如何分辨可長期投資績優股的指標,分別有無形資產、轉換成本、網絡效應、成本優勢

因為本書為國外一名股票研究機關的主管所撰寫,所以舉例的內容不外乎都是外國的公司,因此本書並無針對台灣公司報任何明牌,但我認為確可以由書本所提到的方式是可以解析台灣公司價值所在,尤其是同類產業。

比如鋼鐵業,台灣鋼鐵業有中鋼、中龍、東和、盛餘、燁聯等,而由無形資產來看,可以看到中鋼有政府官股的加持,具有明顯的護城河。

另外電信業者則有中華電、台灣大哥大、遠傳、亞太等,由轉換成本來看,如去年的中華電掀起的599之亂可以看出,中華電有很明顯的定價能力,其他業者只能削價跟進,故中華電有明顯的護城河。

網絡效應則是講說,越多人使用的產品,價值越高,如台灣的速食業者,10年前有麥當勞、漢堡王、肯德基互相激烈競爭,漢堡王還曾一度開好幾家分店,但經過長時間的考驗,大家仍然多選擇麥當勞,其他家速食業者則是式微,明顯的麥當勞具有護城河。

成本優勢的部分,實在很抱歉,因為我對台灣公司的認識範圍狹小,想不到有什麼例子,基本上就是講解公司在地的優勢,假設該公司所需要的原物料在本地就有了,就不需要再進口它國原物料,或由遠處經過遙遠及昂貴的運輸取得原物料。

以上四種競爭優勢在書中解析後,後面幾章章節就是各位投資人的功夫了,雖然書上有提供以基本面分析方式進行選股,但每個人對選股的詮釋都不太一樣,各有各的呼吸習慣,在這裡就不雷各位,基本上就是說明要等待時機,在低於該公司的股價時買進,才不會有白費工夫的情況產生。而賣出的時機點,則是回到基本面來看,意思就是說,如果這家公司的策略方針與自己當時投資的理由相違背時,就要考慮賣出。

我個人讀完這本書,就沒有投資理財經驗的我來看,此書精華應該在於分辨競爭優勢的這些章節,畢竟技術分析這東西,對新手來說真的是有看沒有懂,但是在於分析公司的價值這一回事,卻是讓我可以把股票從無知變成很有趣的一件事情(我是說可以針對各公司互相分析比較的事,就像買東西貨比三家一樣)。

如果對本書有興趣,可點擊下方連節至博客來購買。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roud/products/0010735443?gclid=CjwKCAjwnrjrBRAMEiwAXsCc43F5WKR414zu4bHDcveR37Pvs42k_kVhD8SXoCdD2GzCvs4ky5GK0BoCtAcQAvD_BwE&utm_source=roud&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utm_campaign=ap-201909

凱爾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05183
哇!老伴!你看!原來空心磚也可以拿來種花耶!

不知道是本k孤陋寡聞,還是有種花的人都知道空心磚可以這樣用,好啦~開場就讓各位看本k耍低能,有點不好意思,話說這禮拜北部又是一個降雨律機率很大的周末了,已經訂了好幾個禮拜的宜蘭露營區,又讓本k再一次延後,老闆人很好,像我這種新手,又不雨露的,真的是很難伺候。

所以現在覺得露營區不要提早訂了,因為本k發現,需求只要1帳的人,真的實在很好找,一定都有位置,只是現在本k是屬於夜景style,也只鎖定幾個要去的地方,像是新竹的涵館露營區,看別人的部落格分享,真的覺得超美的,非常想去驗證真的是不是跟北海道涵館夜景一樣,到時候本k再拿出照片來比對。

IMAG1660

回歸正題啦!這次是本k的第3露,而且最大的重點就是要來開新的迪卡儂客廳帳。

IMAG1673

IMAG1675

網路相傳的神帳,定價4999台幣,論CP值都比其他牌的高很多,第一次用就愛上了。 重量大約15公斤,這個一個人可以搭得起來的,搭建的順序在Youtube可自行尋找,關鍵字打「迪卡儂客廳帳」,收帳的方式基本上就是以收納袋的長度為基準來收折,剛開始開箱時,門簾是拉鍊拉起來的,這次忘了拍照,下次露營再分享門簾分拆的收納法給各位(收摺傳送門)。

露營區這次選擇台中霧峰的「野fun趣」露營區,google上查了分享文大概只有4~6則吧,算是知名度較低的,但本k最喜歡挖掘這種寶,這地方其實海拔只有300公尺,但坡度非常陡,而且有兩個髮夾小彎,開低底盤的轎車很容易就刮到,建議另外租賃休旅車上去比較恰當,這裡本k沒有相片可以提供,因為第一次開這種路,真的是心驚膽戰,沒有空閒下車拍攝路段到底有多驚險。


DSC05181

本次選擇的區域為B3區。

IMAG1706

另外B1區也可以賞夜景。

IMAG1707

IMAG1711

IMAG1709

而A區有3區,整區都可以看到台中夜景。

IMAG1713

IMG_20190113_094004

其他區域則無法直接賞景,不過優點就是區域大小比較大。

IMG_20190113_094217

IMG_20190113_094239

IMG_20190113_094154
另外衛浴的部分,感覺起來算滿新的,熱水也充足,有附吹風機一支在流理台,男女衛浴各2間,親子衛浴各1間(內含座式馬桶),雖然有點少,但整個營區其實也只有10個營位,所以算充足的。

IMG_20190113_094204
在衛浴對面還有小小的遊戲沙坑區,只是這個樓梯其實對衝來衝去的小朋友會不會有點危險呢?是建議營區可以在階梯貼反光條讓小朋友容易辨識,並且設立告示牌晚上不要遊玩,會比較恰當,免得發生意外後,產生不必要的糾紛。

IMAG1712
因為整個營區都被龍眼樹包住,可以看到營主對各位露友的用心,綁上一些防撞的緩衝物,雖然還是有部分沒有綁,但也許營主也是不希望這樣破壞它們所標榜的低度開發的形象吧,盡量減少這些不自然的物品在樹上(我在幫他們講話嗎??),其實露營就是這樣,本來就是露友要自行注意周遭環境安危,不然什麼都要做到安全,怎麼還叫露營?自己去住民宿就好了,更安全,出事情還可以要求業者負責,這就是為什麼全台灣所謂的合格露營區這麼少的原因,只能說每個人都要正視對自己的生活態度,不是都推託給別人。

不對,有點扯遠了,拉回來拉回來,從上面的照片可以看到,因為都是樹蔭,所以無法曬帳,本k這次好天氣去,所以幸運乾收,另外營主很熱情,也會招待他們自產的龍眼乾試吃,喜歡的話也可以去他們的臉書購買,還不錯吃哦!

DSC05185

DSC05191

DSC05192
一路到現在第3露,目前為止這營區是最滿意又最愜意的,不僅能看夜景,還能看夕陽,本次夜拍是由Sony A5000拍攝,鏡頭為SEL35F18,是定焦鏡沒錯,而且還不是廣角,不要問為什麼不帶廣角鏡,一切都是為了輕量,本k的A5000並無購入廣角鏡,而且打算露營只帶定焦鏡決勝負,所以這次夜景拍得很狹隘,實際上可以在往右邊拉長,夜景是很寬闊的,所以拍攝技巧還有待加強(其實是露營區太暗,不敢亂跑出去找拍攝點,怕怕der)

另外整個營區最上面有水塔,往上走的話,不知道早上能不能看日出,有機會下次去的時候再看看,推薦指數五顆星!

對了,這次有拍搭秒搭帳,同場加映~!

凱爾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同事瘋狂露營,加上Brenda平常上班很辛苦,週末本k總是要想著去哪裡放鬆,絞盡腦汁,台灣住宿又非常貴,一天一個人動輒兩三千起跳,加上吃喝玩樂,一週大概兩個人加起來就七八千跑不掉了吧。

後來覺得應該要去親近大自然,放鬆遠離3C產品,所以選擇了露營這個坑(總比住台灣貴鬆鬆的坑小吧!)。

最一開始當然就是要治裝啦,既然目標是放鬆,當然就簡易輕裝為主,以前都覺得露營要買一堆東西,很多很麻煩,後來發現有所謂的秒 搭帳,於是朝這個方向開始尋找產品、品牌、價格,最後決定選擇迪卡儂全套,甚至發現迪卡儂的東西幾乎都是最便宜的了,其他的美國或日本牌子,都貴的嚇死人,已經超出我的預算。

而我的基本裝呢,
大概有帳篷、天幕、瓦斯爐、座椅、小桌子、碗筷、小鍋子、地墊、氣墊床、棉被、露營燈、拔釘錘,花費大概一萬二左右,這個價格在台灣住民宿兩三次就噴光了吧!營區兩天一夜大概1000塊,大概露個四次,之後怎麼露都比住民宿便宜很多了。

裝飾品只有一個,IKEA買的燭燈台。

這是迪卡儂的三人秒拋帳-超遮陽系列3人透氣涼感快開兩秒帳,把卡準打開後直接往上丟一下(請參考第三露最下方影片),還真的可以迅速開帳,只是會東倒西歪,接著只要把氣墊床擺進去開始灌氣,就覺得差不多了,甚至不用敲釘子。
但是錘子都買了,總要體驗一下,最後釘好後,帳篷確實有比較穩,會建議風很大的時候一定要釘,要不然帳篷大概會像果凍一樣晃來晃去吧,但我認為不至於被吹走,畢竟這屬於比較矮的帳篷,抗風性相對比搭帳篷穩。

再來是迪卡儂的小天幕,很慶幸大家流傳的開新帳魔咒沒有降臨在我們身上,如果真的下雨,這天幕大概也遮不了多少,只能遮遮太陽。



將地墊、小桌子、椅子都擺好後,差不多就完成了我們的小陋居,真的是簡易到不行。


再來分享一下這次的露營區「漫步天湖」,上圖是下面的營區,我們是臨時前一天才撿到的一個營位,在最上方的營區,營主後來也沒接其他的客人,所以上方營區A區只有我一帳,第一次露營就包區,實在是太幸運了,根本就是想叫我繼續露下去,其他區則是團露的人。

營主人很好,我把一切打李好後,他也還沒跟我收錢,他真的很忙,一直跑來跑去,看到他剛好經過我們,就敢快給他錢,免得自己也忘了。

營主處理速度也很快,晚上要洗菜用水的時候,發現沒水了,打給他之後,知道他不再營區,在其他營區處理事情,他立馬派其他人來開水塔的水,原來是他們之前關了之後忘了開。

夜景的地方不是營位直接可以面對看過去的,這個地方稍微可惜一點,要去房舍區的陽台看。

最後下個小結論,之後會考慮買迪卡儂傳說的神帳-有門款客廳帳,聽說本來停產,結果二手價還漲價,迪卡儂後來又開始繼續賣,價格也才4999台幣,有了客廳帳也比較不怕下雨,又可以擋風。
至於露營區,也是給他滿分,讓本k這種第一次露營的人有很舒服到體驗,而且隔天早上也沒下雨,可以讓我把帳棚上的露水曬乾,有機會下次還會想再來。

對了,因為這次露營很倉促,所以本篇照片有點少,所有照片皆為Htc U11拍攝哦!感謝各位觀賞!

凱爾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05139

如果想要一望雪山下城市的景色,如果想要讓風吹撫自己的身心,如果想要聽見大自然的蟲鳴鳥叫,那麼,四分之三露營區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IMAG1558

繼上次露營後,已過了一個月,可能的話本k會一個月露營一次,而這次是第二露。

IMAG1574

我們的裝備跟第一次是一樣的,這次的營地不能把車開到營位旁邊卸裝,因為營主有在養護草皮,說真的草皮非常漂亮,看到都想要在上面翻滾。

IMAG1580

營區由上而下分為ABCD區,採梯田式的分佈,往對面看可以看到很清楚的雪山。

DSC05127

我們這次是訂位C區,基本上每一區都可以看得到夜景,但C區會被D區的樹給擋到,建議喜歡拍攝的露友可以選擇D區,不會有遮蔽物,或者選擇AB區。

DSC05131

如果只剩C區可以選也沒關係,最樓上的是營主的本部,可以在本部前面空地架腳架拍攝,營主很歡迎大家拍美景。

DSC05096

這裡的營位算是滿大的,但大歸大,還是有規定一帳一客廳帳的大小範圍,我們的小迪秒拋帳跟小天幕搭好後,顯得很迷你,但相對的就很快速。

DSC05099

大概半小時就打理好了,馬上坐在椅子上賞景發呆,看閒書,看還有其他營位的人搭了一個小時多,要我這樣搭,我還不想要,露營就是要放鬆不是嗎?何必搞自己。

DSC05123

這次本k帶了微單a5000和腳架,終於可以夜拍跟自拍了,選了夜景的營地,怎麼能放過夜拍的機會。

IMAG1570

一到晚上吃飯的時候,就發現有一群不速之客,那就是螞蟻,這應該是這裡的唯一缺點吧!真的是多到不行,還好營主有提供螞蟻粉,要灑在營地四周,但是有很重的藥味,要帶口罩並且放低位置灑比較好,不要太厚,算是滿有效的。

DSC05155

IMAG1573

早上還可以叫早餐外送,懶得準備早餐的可以考慮一下,不過要滿150塊才能外送哦!好像也有晚餐可以外送,看別的露友有叫外賣。

DSC05170

DSC05138

接近中午後,霧氣慢慢退散,景色就越來越清晰。

另外路途的狀況,因為是在大坑,所以路算是滿好開的,有機會的話,還是會想來,推薦指數五顆星!掌聲鼓勵!

DSC05166

最後還是要稱讚一下迪卡儂秒拋帳的便利性,收帳也是很快,大概5分鐘就把帳棚收好了。

凱爾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DSC08124

常常身邊的朋友,突然想學攝影的時候,第一件事情就會問「要怎麼拍景深的照片啊?」
這時候就會噗嗤的想笑,以前我第一句話也這樣問。

單眼基本上有三種曝光模式,光圈先決、快門先決跟手動(自訂)模式。
網路上普遍都說新手就先從光圈先決開始玩就對了,但事都沒有說為什麼,身為理工阿宅的我,秉持著反證的精神,就偏偏要先玩最難的手動模式。


 f14,1/50s,ISO100,Sony A5000

 然後就會發現,不僅要調光圈(也就是所謂的F值),還要調曝光時間,還有ISO,剛開始在調三個參數的時候還會自我安慰「沒關係,剛開始而已,等熟悉了,就可以跟這些架腳架的老頭子一樣駕輕就熟。」

結果就會出現上面這張很莫名其妙的參數設定。

莫名其妙在哪呢?就是光圈開到f14,非常小,然後還有就是要先聲明f值跟光圈大小成反比f值跟光圈大小成反比f值跟光圈大小成反比,曾經有朋友跟我說,「你不是跟我說光圈開大一點就可以拍景深很深的照片嗎!?我都開到f22,怎麼畫面還不見惹~」

所以像上面這張照片,我如果再把光圈往f22調,就會變的很暗。

其實我剛開始也是犯同樣的毛病,所以只要記著光圈大小與F值呈反比就對了,也許上面這張照片我就是犯這個錯誤,那一整天光圈最大的照片就這張了,其他都是f22的照片(好智障)。


 f3.5,1/160s,ISO100,Sony A5000
後來開始修正光圈值的觀念後,一樣固執的用手動模式,當下看相機的螢幕顯示的畫面時,超級滿意,終於張張有淺景深,直到回家把檔案放電腦的時候,就滿頭問號,為什麼我想拍的狗這麼模糊。

原來是對焦沒對好,當我們在按快門鍵的時候,通常會有逼逼一聲,代表已對焦完成,會有一個對焦點顯示在觀景窗(或著LCD螢幕),那個點必須在目標上面,才不會失焦。
 

  f5.6,1/1600s,ISO100,Sony A5000
剛踏入單眼拍攝的時候,有人就問我,我是不是黑暗系列的風格,拍的照片都偏暗。
上面這張是超級大太陽,因為LCD螢幕會反光,所以把LCD螢幕調很亮,這天我拍的照片都把曝光值拉低,導致照片看起來很暗。
這也是為什麼後來我購入A7m2的原因,因為有了觀景窗,就不用再煩惱LCD螢幕反射的問題了。

綜觀上述,其實並不是說手動模式這樣拍就是錯誤,說不定有些高手就手動模式拍天下,但如果你是自己要拍風景,還有時間讓你慢慢摸,如果要幫朋友拍照的時候,就會不自覺從嘴巴出現「再給我兩分鐘。」,然後開始調那三個參數試拍再調再試拍,結果就一群人乾傻在那邊,尷•尬•癌•上身。

回家上傳照片還發現,乾,忘了調對焦點,失焦了,臉全糊掉。
最後就放棄在大白天用手動模式拍攝(早該放棄了!)
DSC02809
f5.6,1/2500s,ISO200,Sony A5000

開始進入了光圈先覺得模式之後,說真的上手的很快,不用再調整這麼多參數,只要顧慮光圈值大小要調整多少,再依想要的亮度調整曝光值,ISO也設定為AUTO,就會發現聰明的單眼幫你決定好了曝光時間跟ISO,甚至我常常都不調曝光值,通常都是預設值0,只要畫面不要太亮或太暗,就幾乎沒再調整的。
飛機飛很快,真的沒辦法讓你慢慢調整參數。

慢慢的領悟到,為什麼大家都說新手先玩光圈先決了,畢竟要傷腦筋的參數設定,通常只有光圈,除非你執意要ISO設定100或200等等,但又如何,定好了ISO,曝光時間也是單眼幫你決定。
下面秀幾張光圈先決的照片。

DSC05374

DSC03964

DSC08045

DSC08294

其實操作參數根本沒什麼難度,最近臉書常出現一個攝影課程的廣告,說大家在學攝影,不應該把時間浪費在著墨參數要怎麼設定,相機要選什麼牌子,鏡頭要選多貴多好。
最難最需要花時間的部分就是在於構圖,當然構圖都會有一些基本的方程式在,下次會分享一下基本構圖原則,不過重點還是在於,當你想拍的畫面呈現在你的眼前時,你要用什麼方法,再一個4:3的畫面中呈現出來,讓你往後回顧這些照片時,還可以繼續讓你想起當下的感受。

IMAG1490

HTC U11

學攝影理當是一種興趣,如果有心,其實不一定要單眼隨時掛在手上(有些人連出門倒垃圾也會帶單眼...癡狂啊!),現在手機的相機功能都很不錯,看到喜歡的畫面不免就隨手把手機拿出來,開始構圖,多拍幾張,久了就會有自己的風格了,不要怕犯錯,覺得好像會被恥笑,如果怕被笑,就多點幾次我這篇文章吧,我比你更好笑,哈哈哈!(順便賺一下點閱率)







對了,有關上面前幾段新手說景深很深的說詞,要修正一下,沒有景深很深的說法,是景深很哦,就跟光圈值一樣,呈反比就對了啦!

凱爾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K正式開始進入單眼玩攝影有三年了,對於攝影這件事情也有一些小小的心得,身邊的朋友常常也會問要怎麼拍才比較好看,本K都會回他們,「你自己覺得好看就可以了。」,所以很多朋友都會覺得我有講跟沒講一樣,或是暗槓了某些訣竅之類的。

但事實上並不是,畢竟攝影這件事情本來就沒有標準答案,這是一件藝術的事情,是一種創造、創新的事情,同樣一個景色,可能我希望拍出來是這樣的構圖,這樣的色調;而在你眼裡卻是另一種構圖,另一種色調,因人而異。

回到主題,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論相機或手機,常常拍照時會發現,照片呈現的結果跟心裡想的不一樣(我們不一樣~),畢竟一般相機能做到的事情只是依照你的構圖呈現出來,以及寫實的把景色擷取下來,常常會發現明明葉子很綠,為什麼拍起來暗淡無比,明明天空很藍,為什麼照片白的跟什麼一樣。

只能說這都是源自於相機跟鏡頭本身的設計及對照片的處理方式導致的,當然啦,有些好(貴)一點的相機可能都幫你處理到位,但看看你手邊的手機、相機,真的有這麼罩嗎?

如果沒有的話,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手機的修圖軟體lightroom CC,分享一下如何使用這套軟體來修出自己想要的畫面。

這軟體其實也有電腦版,電腦會有更專業的細節處理,而手機版相對比較簡易,但我認為對一般使用者來說已經足夠了,而且又可以方便隨時處理手機相片,或者相機利用Wi-Fi(老相機沒Wi-Fi)把相片傳到手機中進行處理也可以。


首先我們看看這張照片(由Htc U11前鏡頭拍攝),照相最討厭的就是逆光,偏偏逆光的方向才有你想要的景色,就會拍成這樣,白臉變黑臉,真的是一黑遮三醜(誤)。

抱歉各位,讓各位一直看本K的臉。


首先點選右下角新增你想要修圖的照片,之後點左上角「所有相片」,剛剛你新增的都會放到這個牛棚裡。


進入修圖介面後,可以看到下面有工作列,有星星的部分是要購買才能開啟的功能,接下來針對這張圖進行修飾。
可以明顯看到人整個身體都非常暗,依我的喜好,我將人的臉部適當顯現出來,點選「光線」。


再來是針對「陰影」進行調整,這個功能只會針對原始照片暗部的部分修補,我將數值拉大至90,暗部的部分會變的比較亮一些,因此人的臉慢慢呈現出來,但對於這張照片的數據仍然還是有限,人還是看起來很暗。

再來調整「曝光度」,調整至1.39EV,這個功能是將全體提升亮度,到此,我認為人的臉部已經呈現我想要的亮度了,惟背景天空有些過亮,希望大海可以配上藍藍的天空。


這張照片中的天空是屬於亮部,因此調整「亮部」,把數值降低至-100,得到我想要的天空細節以及藍色調。


再來調整「黑色」,這個功能可以彌補「陰影」調的太超過,導致照片不自然,可將該黑的地方再補上去,增加一些細節,因此我調整至-55,讓我的衣服更靠近真實的顏色。


接著會發現人臉紅的離譜,點選工作列的「顏色」(溫度計圖案),進入後可以看到下面有「色溫」、「色調」、「飽和度」等等,這都是針對整體照片進行顏色修改,可以整張照片偏綠、偏藍、偏黃、偏紫,或者顏色更艷麗,或者黑白風格照。
另外右上角「混合」,點進去之後可以各別針對顏色進行色調、飽和度、亮度來進行調整。


點進來之後點選橘色,我適度將飽和度降至-55,仍發現臉還是很紅。


點選紅色,降至-30後,就達到我想要的皮膚顏色了,看起來較為自然,再來點選「完成」即可。


因為是用手機的前鏡頭拍攝的,通常手機前鏡頭畫質都比較差一些,所以這張照片拍起來有些朦朧,加上又是逆光,真的是朦朧美到不行,其實如果是女生拍應該很樂意有這樣的效果,但是我喜歡乾淨的照片,這裡我示範一下如何去朦朧。

點選工作列中的「效果」(溫度計右邊),將「去朦朧」調至20,可以發現照片乾淨許多。


再來依照個人喜好,可以調整「暈映」,四角就會呈現有些陰暗,讓照片更有獨特風格。


完成了照片修改之後,接著右上角按三點點,就會出現選單,點選「儲存至裝置」,可以另存新檔,「轉存原始相片」則會覆蓋原始照片,要慎選。


接著我習慣點選「最高可用品質」,如果手機記憶體較少的人可以選擇下一個,但畫素會降低,就不適合洗照片了。


醬醬~完成修圖後,是不是讓你變成修圖大師了呢!

基本上功能的介紹到這裡,以上我所設定的參數都不是絕對,還是得依照個人喜好自行調整,至於景色修圖大致上也是調整這些參數,太亮就調整亮部,太暗就調整陰影,太模糊就增加銳利或者去朦朧,想要有獨特風格就調整色調或暈映。

那,工具交給各位了,就準備去試試自己拍的照片修修看吧!

另外還有一個功夫就是構圖,有空的話我會在介紹一些基本構圖概念,但培養構圖的方式還是建議多看看別人怎麼拍即可,不過外拍小模照就不建議了,基本上沒什麼好學的,就是目標好看就好,即使背景是垃圾場,穿個比基尼也遮掉一堆醜,這個已經脫離藝術與創作的原意了,絕對不要陷入跑外拍團的迷思,要知道自己想拍的是什麼,每一張照片都會有它自己的故事。

凱爾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到底該不該買單眼?」

出社會開始賺錢之後,一直有這樣的問題困擾著我,可能你會問,「這有什麼好困擾的,想玩就買呀!」

 

但其實大家應該跟我一樣都有一個的問題。

「如果我買了,這個錢坑跳進去了之後,結果我不喜歡,不是賠大了?」

 

這個問題其實在我念大學的時候,就已經萌生了,至於沒買的原因很簡單,往往就是學生沒什麼錢可以花、不好意思跟父母拿,要不然就是身邊誘惑太多,整天想打魔獸玩CS,想出去聯誼、夜衝、談戀愛。

 

在這樣青春溢樣的年華,血氣方剛的歲月裡,有誰能沉浸心來,專注著相機的觀景窗,打量構圖如何設計,光線如何呈現,然後又在一個地方同一個畫面,拎著一台單眼琢磨兩三個小時,一次又一次的按下快門,就只為拍出一張兩張心滿意足的照片。

 

就算真的買了,身為學生的你,也可能壓在一堆原文書上面長灰塵吧!

 

回過頭來探討「該不該買單眼」這個問題,其實在現下手機相機這麼發達的時代,更需要好好思考這個問題。

 

為什麼要這麼說呢,其實很簡單,這些問題都集於社交軟體和手機,在臉書尚未問世以前,各位會上傳相片到網路上的地方,就是「無名」居多,秀自己的平常生活,但那個時候大家上網普遍都是使用電腦,如果放上畫質很差的照片,人氣就不是這麼的高(高顏質的人除外),想要放高畫質照片的你,這時候應該就陷入了「該不該買單眼」的問題,又怕買了才發現只是三分鐘熱度,浪費錢。

 

而大概在2009年開始,臉書使用人數暴增,加上手機網路吃到飽專案越來越便宜的趨勢下,隨時上傳臉書秀照片的風氣也漸漸普遍化,以下兩種人碰到「該不該買單眼」的問題,我簡單分析一下。

 

1.如果你是一個單純想自拍、隨手拍、只想把照片上傳臉書跟大家分享的人,其實就不用再想「該不該買單眼」這個問題了,因為你希望你照片被觀看的對象最多就是你身邊的朋友,大家幾乎都是用手機那小小的螢幕欣賞你的照片,所以單眼再好的畫質,也幾乎無用武之地,就用好一點的手機相機來拍照就能達到你的目地了。

 

2.但如果你是,真正喜歡拍攝,或著有商業目地,或著工作所需的人,那就得買。

 

上面這一句「商業目地及工作所需的人」還真的是廢話,但什麼才是喜歡拍攝要怎麼定義,有些人連自己三分鐘熱度都分不清楚呢!

 

到底是不是三分鐘熱度,其實可以從你平常用手機拍照的習慣去評估,如果你平常拿手機拍照,然後還會下載修圖App,願意花時間修照片,甚至會無意間沉浸1小時以上就修那麼一張照片,那麼你絕對不是三分鐘熱度。

 

這都是基於在你的成就感,捫心自問,修完照片之後,是不是滿滿的成就,上傳臉書得到一堆讚的時候,是不是一個字「爽」,如果以上這些的條件有了,那就開始研究一台屬於你的單眼吧!

 

然後建議先針對入門款單眼去選擇,最好以APSC為主,為什麼呢?現下APSC片幅的相機都變得很便宜,公司貨大概2萬初就可以入手,如果選二手貨,甚至在5千塊都有辦法買到Kit鏡組單眼,所以不用害怕後續對拍攝沒熱情而浪費錢,再轉手賣出,都還可以回收一些金額。

 

至於你可能會問要不要一次買到全片幅,我是建議不要,通常全片幅不僅機身重量變重,價格也跳到至少3萬4萬塊以上,就算是二手貨也要2萬;再者,按鍵會變很多,這些按鍵通常都是對已經有一定的功力的攝影家,去設計的人性介面,但對新手卻非常不人性,你想想,光看到很多顆按鍵就覺得很複雜,不僅學習摸索意願降低,失敗挫折感還會變得更重,導致提前放棄攝影。

 

總而言之,先問問自己的需求是什麼,再來考慮要不要買單眼,確定要買的話,為了避免花大錢,就先從二手貨或入門款新機入手,然後當你覺得,我部落格拍的照片很Low的時候,恭喜你,你手上的單眼和鏡頭,還有一堆哩哩叩叩的裝備,至少花了20萬元以上。

 

 

 

 

 

這真的是錢坑XD。

 

 

 

但我不後悔。

凱爾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DSC06558

從大學開始,本K就一直夢想著有一天一定要去北海道走走,世隔多年,出了社會存點小錢,終於可以有本錢出國去一趟日本了,於是跟Brenda一起去百貨公司買了一個30吋行李箱。

對本K來說,行李箱僅是運送行李的載具,但在飛機上仍有重量限制,超過規定重量需要額外增家相對的價錢,因此重量是很重要的。

另外行李箱的硬度也很重要,很多便宜的行李箱,可能一摔就爆開了,你的小褲褲、內衣之類的可能在機場或路上噴滿地,非常尷尬。

因此本K的擇箱優先決定為預算(5000上下)>重量>硬度。

逛完整間百貨公司之後,就決定了夢特嬌Montagut這牌子,因為剛好有在做折扣,就選了這箱鋁鎂框鏡面行李箱,不論預算、重量、硬度都符合我的要求,而顏色就隨Brenda挑選。

DSC06552

Brenda自己有一個用了很久的30吋行李箱,因此本篇就拿來比較一下。

DSC06544

DSC06551

新買的行李箱拉桿是屬於菱角型的,有別於舊行李箱的長扁型拉桿,視覺上的效果較為俐落,同樣都標有廠牌文字。

DSC06543

DSC06549

亮一下正面,鏡面行李箱有一個缺點就是,刮到了就花了,但因為舊行李箱已有防刮了,就想買個不一樣的!

DSC06547

DSC06555

滾輪可惜不是日本靜音雙滾輪,想說算了,畢竟是消耗品,Brenda的行李箱滾輪也換過一次了。

DSC06553

內裝的部分,為深藍色,跟外表粉紅色有強烈的對比,呈現較新鮮的感受,

DSC06554

不論拉鍊或者是內裝裡布的部分,都標有廠牌文字,收納袋只有內建一片,可以讓使用者自由發揮使用空間。

DSC06556

側放的柱角部分,還有勾角設計,可方便掛勾其他包包。

DSC06557

其實介紹大概就像標籤一樣,哈哈,懶得看本K廢話連篇就直接看這張圖吧!(上面大家都看完了你才說?)


另外重量的部分, 經過實際量測與官方資料一致皆為5.2Kg,Brenda的行李箱則6.3Kg,輕了1Kg多,原本是考慮大家耳熟能詳的某牌戰車系列行李箱,但27吋就已經重5.4Kg了,29吋則是6.1Kg。雖然很硬,但是重量還是不符合本K的要求,所以想買戰車系列的人可以考慮一下夢特嬌的鋁鎂製行李箱,不過沒折扣的時候滿貴的,可以上Momo購物網看到,這箱並沒有本K買到的5折折扣。

所以逛網拍的時後,也不妨多去實體店面看看,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唷~!

凱爾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