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上次有介紹一本『護城河投資優勢』-尋找有價值的公司後,無意間接著看了這本由台灣人著作的『生活投資學』,有一種學以致用的感受。
『生活投資學』這本內容如書名,就是在你的日常生活中,尋找有價值的股票,又因為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幾乎都是以定存股為主軸。
這本書的優點就是在於,既是運用類似護城河的理論(如抗通膨、持續性及訂價權),更是以台灣股票作為例子,讓許多遲遲尚未進入股票世界的新人更能理解如何分析股票價值。
以抗通膨為例,因產品會隨著通膨漲價,故民生用品縱使漲價,人們為了生活也會消費,如中華食(4205)。然後我通常就會開始查這檔股票,就會發現,挖操,他提到的股票都是100塊上下的,所以書中一直強調,他提供的是方法,不是報明牌,他交給你的是怎麼做釣竿,不要以為拿到好釣竿就可以釣魚,比如你拿淡水用的路亞釣竿去海岸釣魚,旁邊的釣客應該覺得你來亂的。
而持續性則是,會讓消費者一直購買同一間公司的產品,這個最直覺的就是後續維修,馬上想到的就是車子的保養維修,比如和泰汽車,另外也能想到國內品牌納智傑,大家都知道這家的汽車材料都鎖料,要維修就只能回原廠,民間汽車廠很少能做,這就是所謂的持續性。
訂價權在『護城河投資優勢』-尋找有價值的公司有提到過,就不在重述。
另外作者有提到一點就是,很多人都會趨之若鶩的去買概念股的股票,但卻又對這樣的股票沒有任何的認識,比如去年的水上風力發電,還有一直放消息的5G等等,這些概念股到底真的懂的人有多少。
所以了解自己的「舒適圈」很重要,就像如果是理工科畢業的人,又有待過科技廠,在投資科技股相對於唸商管學的人,應該更容易,所以如果要「投資」,就必須投資自己了解的目標。
在最後的章節不免有分享選和進場的方式,但本文僅讀書心得分享,並無投資經驗,在此不多撰述。
最近對於投資有點興趣,K了一些書,選股的方式大部分就是基本面的分析,但我就會有一個很大的疑問,當我用這些選定存股的方式選好我的標的後,那該什麼時候能進場,最簡單的方式無非就是景氣不好的時候,大膽進場,但是你能等到什麼時候都不知道,然後就開始往技術面跟籌碼面分析的方向思考,什麼均線糾結阿,價穩量縮阿,三大法人阿,然後就開始腦袋糾結,為什麼本來想的是「投資」,卻轉到「投機」的方式,讓本來風險不高的投資想法變得越來越有高度的風險,所以還是得回歸初衷,自己到底想要什麼,適合什麼。
如果對『生活投資學』這本書有興趣,可點擊下方連結至博客來購買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roud/products/0010796467?utm_source=roud&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utm_campaign=ap-201909
- Sep 19 Thu 2019 23:53
【談書】生活投資學-去超商買東西都可以分析這股票有無價值!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