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直以來對於投資這一回事,總是興致缺缺,在台灣普遍的投資工具就是股票,而刻板印象中,股票的操作就是趁低價買入,高價賣出,天天殺進殺出,結果到頭來是一場空。

[備註:本人並無任何投資經驗,本文僅針對書本內容分享心得,如有錯誤可不吝賜教。]

直到最近偶而看到一些理財節目,談起所謂價值投資這件事情,稍微燃起一點興趣,畢竟是一種有根據,有邏輯的去分析一間公司的價值,愛想東想西的我,於是開始尋找一些資料來看。

而有興在坊間看到這本「護城河投資優勢」,談論巴菲特價值投資的書,常常在圖書館總會看到有關巴菲特的相關書籍,都非常厚,雖然聽說此人投資有才,但卻提不起盡去閱讀,而這本「護城河投資優勢」僅有170頁,深入淺出的解析價值投資的這件事情。

此書的編排模式,由前言導讀,讓讀者了解何謂公司的護城河,且還反舉偽護城河,接著中間幾個章節切入如何分辨可長期投資績優股的指標,分別有無形資產、轉換成本、網絡效應、成本優勢

因為本書為國外一名股票研究機關的主管所撰寫,所以舉例的內容不外乎都是外國的公司,因此本書並無針對台灣公司報任何明牌,但我認為確可以由書本所提到的方式是可以解析台灣公司價值所在,尤其是同類產業。

比如鋼鐵業,台灣鋼鐵業有中鋼、中龍、東和、盛餘、燁聯等,而由無形資產來看,可以看到中鋼有政府官股的加持,具有明顯的護城河。

另外電信業者則有中華電、台灣大哥大、遠傳、亞太等,由轉換成本來看,如去年的中華電掀起的599之亂可以看出,中華電有很明顯的定價能力,其他業者只能削價跟進,故中華電有明顯的護城河。

網絡效應則是講說,越多人使用的產品,價值越高,如台灣的速食業者,10年前有麥當勞、漢堡王、肯德基互相激烈競爭,漢堡王還曾一度開好幾家分店,但經過長時間的考驗,大家仍然多選擇麥當勞,其他家速食業者則是式微,明顯的麥當勞具有護城河。

成本優勢的部分,實在很抱歉,因為我對台灣公司的認識範圍狹小,想不到有什麼例子,基本上就是講解公司在地的優勢,假設該公司所需要的原物料在本地就有了,就不需要再進口它國原物料,或由遠處經過遙遠及昂貴的運輸取得原物料。

以上四種競爭優勢在書中解析後,後面幾章章節就是各位投資人的功夫了,雖然書上有提供以基本面分析方式進行選股,但每個人對選股的詮釋都不太一樣,各有各的呼吸習慣,在這裡就不雷各位,基本上就是說明要等待時機,在低於該公司的股價時買進,才不會有白費工夫的情況產生。而賣出的時機點,則是回到基本面來看,意思就是說,如果這家公司的策略方針與自己當時投資的理由相違背時,就要考慮賣出。

我個人讀完這本書,就沒有投資理財經驗的我來看,此書精華應該在於分辨競爭優勢的這些章節,畢竟技術分析這東西,對新手來說真的是有看沒有懂,但是在於分析公司的價值這一回事,卻是讓我可以把股票從無知變成很有趣的一件事情(我是說可以針對各公司互相分析比較的事,就像買東西貨比三家一樣)。

如果對本書有興趣,可點擊下方連節至博客來購買。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roud/products/0010735443?gclid=CjwKCAjwnrjrBRAMEiwAXsCc43F5WKR414zu4bHDcveR37Pvs42k_kVhD8SXoCdD2GzCvs4ky5GK0BoCtAcQAvD_BwE&utm_source=roud&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utm_campaign=ap-20190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凱爾芬 的頭像
    凱爾芬

    凱爾芬的下班生活日誌

    凱爾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